中医教您饮食养生,吃出健康

自古以来,中医除了治病,它更讲究养生,养生才是治本。而多种养生法中,饮食养生更受到重视。现今社会,由于身体诸多毛病,营养保健品日受欢迎。选择“对”的保健品才能真正受益其中,否则只是劳财害命而已。下列提出4个观点,可作为饮食养生的依据。

1. 粮食杂豆主养命
粮食杂豆(如大米、小麦、黄豆、豌豆等)提供机体基本营养,是维持生命的主食。副食品如肉、菜或水果皆不能当主食,不能养命。我在临床发现,有些病人为了减肥或实行错误的养生理念,不吃主食,结果基础营养不足,导致各种病症,如:脱发、失眠、肠胃疾病、皮肤病、虚弱、精神不振、头晕、甚至晕倒入院!

为何豆类也是主食之一?古人谓:“五谷宜为养,失豆则不良”, 又说:“可一日无肉,不可一日无豆”。意思是说主食中如果没有豆类,营养便会失衡。这与现代营养学的对蛋白质的观点不谋而合。现代营养学认为,蛋白质(Protein)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、组织的重要成分。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。一般说,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%,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。优质蛋白来源能够提供完整的9种必需氨基酸,人体无法制造而必须从饮食中摄取。豆类如黄豆和豌豆,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,能够促进能够促进小孩发育、细胞修复及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。

2.蔬食养生更健康
现代文明饮食养生提倡蔬食养生。美国营养机构提出,动物尸体是富含大量毒素的物质。动物养殖场环境恶劣,动物遭受大量的荷尔蒙、抗生素、镇定剂等毒害,加上被杀以前受到极度的恐惧与痛苦,使其体内生化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变异,毒素遍布全身。一般人认为喝奶補钙,《中国健康调查报告》却指出,过多进食动物蛋白(尤其牛奶蛋白)能显著增加癌症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多发性硬化病、肾结石、骨质疏松症、高血压、白内障和老人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。然而这些疾病都能通过调整膳食来控制或治疗。同荤食比较,蔬食更有利于人类健康,蔬食者一般更长寿。

3.饮食有节重均衡
吃,是一大学问,所谓病从口入,许多疾病就是吃出来的。中医养生,是一门关于生命自我控制、调节、管理的艺术,饮食养生自然也要有节制,其内涵不离调四气、和五味,粗茶淡饭为宜,不偏食、多样化、讲究营养均衡,不暴饮、不暴食、以中庸为度,少油炸、少酒肉、蔬食养生更理想,少生冷、寒凉、燥热之品,少饮料、少加工食品,天然饮食更健康。

4.药品保健当慎选
药之所以能成为药,是因为其性味有较大的偏性与功能作用,以其偏性调整已偏之病体。中医强调体质,每个人体质不同,自然能吃的中药也不同。如果长期服用有偏性又不适合体质的药物,后果不堪。人参、灵芝再好,若不适合自己,那它对你而言就是毒药!若服用这类保健品,最好先咨询中医。绿豆、薏米、芦荟皆属中药,慎服!

以上述所提的观点作为选择营养保健品的基础,推荐大家选择以全植物,尤其五谷豆类的食品作为日常的保健品,市场常见的有纯燕麦麬、黄豆、高植物蛋白粉、小麦、红米等等。它们对人体有很多好处,例如黄豆和豌豆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及9种必需氨基酸外,还含有膳食纤维、钙、磷、铁、维生素D、E等营养成分,具有降血脂和调节血糖作用,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结肠癌,改善肠道功能。因此,黄豆、豌豆和各种豆类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来源。以上这些保健品适合作为日常早餐,或减肥者与养生人的晚餐代餐。

#里面提到五谷豆类可作为日常“保健品”,但要注意糙米不易消化,不宜多吃,不能当白米饭吃!因为白米饭性平易消化,天天吃也无妨。

文:黄挽元中医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