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七分饱三分饥,常保脾胃健康
民以食为天,现代人随时随地皆能享受到皇帝般的膳食。美食当前,为了满足三寸舌头,人们往往忽略了“七分饱,三分饥”的养生之道,最终把脾胃吃出毛病来!
造成脾胃疾病的原因很多,现代人最常犯到的便是吃过量,不定时用餐,喜生冷,煎炸油腻食物等。吃东西还得看体质,体质有阴阳之分,食物亦有寒热之别,故无论饮食疗法或生机饮食皆因人而异,不是人人都适宜。生在知识泛滥的社会,真假难分,道听途说的养生知识不可靠,临床常见病患为了降压降血糖,常饮生苦瓜汁,不见血压转好,反多添了一个脾胃病。人云亦云之饮食疗法需小心,别把脾胃给吃坏了,养生若养错反而伤身!
脾胃到底是什么?中医讲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和胃,而是指整个消化系统。
在五行中,脾属土,土生万物,滋养大地。在人体,脾胃如同电饭锅,把生米(食物)煮成熟饭(营养物质),然后运送至全身,滋养脏腑,经络,四肢百骸,筋肉皮毛,使机体得到充足的营养,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。故脾胃旺盛则机体旺盛。
脾与胃,一阴一阳,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。脾将营养物质中轻清之气上输于肺,再从肺输送到全身,胃则将浊气往下排到肠子,最后排出体外。若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失调,则百病生。脾气下陷临床常见内脏下垂(子宫,胃等),便意频频,久泻脱肛,便溏,小便混浊等等。胃气上逆则见呕吐,嗳气,反胃,呃逆,胃酸倒流等。
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一旦脾胃受损,可导致气血不足,而引起贫血,头晕,失眠,倦怠,乏力,食少腹胀,口淡无味,甚至容易感冒。若进一步造成脾胃阳虚,则易见畏寒,手足冰凉,腹部发凉,腹泻等。
中医把脉相当重视脉象有无胃气,故谓“得胃气者生,无胃气者亡”。任何疾病,如果见到脉中有胃气则易愈,反之则病难愈。因为任何吃下去的药物都需要通过脾胃消化吸收,若脾胃罢工,电饭锅失灵,再好的药都是白吃的。
病案:
女生,17岁,自小嗳气,易饥,易生口疮,大便3-4日一行,手足凉,左脉沉细涩,右脉沉细,舌淡红,中苔白腻。从小饮凉茶,脾胃受损,导致脾弱湿阻,胃气上逆。治以温中化湿降逆之品如炮附子,干姜,党参,白术,砂仁,旋覆花,代赭石等。服药一周改善显著,两周诸症缓解。
文:黄挽元中医博士